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k8凯发概况 集团简介 董事长致词 发展战略 荣誉资质 企业文化 集团产业 技术创新 产品创新 平台创新 国际创新 产品中心 智慧显示终端 电致变色玻璃 模拟芯片 5G非导新材料镀膜 超高清传媒 凯发k8一触即发 智能教育 智能金融 智能办公 智能医疗 智能交通 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集团动态 媒体报道 商务合作 销售代理 产品直销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人才理念 人才培养 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首页 > 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凯发k8一触即发|幸福宝APP在线下载安装|从上海滩起家的中国收音机100年史

来源:凯发娱发K8官网 发布时间:2024-10-17

  过去两个多月★◈★✿,上海成为新闻焦点★◈★✿,让无数人牵肠挂肚★◈★✿。为什么我们眼含泪水★◈★✿,那是因为我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好消息终于传来★◈★✿:6月1日开始★◈★✿,上海有序复工复产复市★◈★✿。

  中国人对收音机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为什么?因为收音机不依赖电网★◈★✿,可免电池或用干电池★◈★✿,价格较便宜★◈★✿,60年代在中国普及★◈★✿,并有了“话匣子”“戏匣子”“半导体”(晶体管时代)等昵称★◈★✿。而电视机因依赖电网和工业基础★◈★✿,到80年代才普及★◈★✿。

  正因为如此★◈★✿,中国有很多以收音机为主题的博物馆★◈★✿,也有很多充满爱心的收藏家★◈★✿。我去过的有上海无线电博物馆(上海仪电建设★◈★✿,大部分由收藏家张明律先生捐赠)★◈★✿、中山收音机博物馆(大部分为邱健球先生捐赠)和云南广播博物馆★◈★✿。在网络上搜索★◈★✿,中国还有天津★◈★✿、乐山(张星捐赠)★◈★✿、星海★◈★✿、佛山美多★◈★✿、滨州★◈★✿、大连世纪留声★◈★✿、澳门留声岁月★◈★✿、涂作潮陈列室等多个与收音机相关的博物馆★◈★✿。收藏家不少★◈★✿,有北京的冰咖啡★◈★✿、戚建钢(大戚)★◈★✿,上海的张无线电★◈★✿,深圳的邹积武(原籍哈尔滨)★◈★✿,吉林的王平★◈★✿,江西的程正明★◈★✿,香港的霍英东★◈★✿,昆明的熊建华等★◈★✿。

  卡朋特组合(Carpenters)的Yesterday Once More(昨日重现)是一首很经典的歌曲★◈★✿,歌中唱到★◈★✿:当我小时候★◈★✿,聆听收音机★◈★✿,等待着我最喜欢的歌曲★◈★✿,当歌曲播放时我和着它轻轻吟唱★◈★✿,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那时的时光多么幸福★◈★✿,且它并不遥远★◈★✿。

  收音机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这是中国第一个海量电子产品★◈★✿,是拉动电子科技进步的巨大力量★◈★✿。在电子管和晶体管时代★◈★✿,收音机是电子设备领域核心元器件国产化程度最早★◈★✿,也最完备的一个产品★◈★✿。

  五十年代★◈★✿,因为电子管的国产凯发k8一触即发★◈★✿,推动了国产收音机的发展★◈★✿。六十年代★◈★✿,晶体管国产而推动了半导体收音机生产★◈★✿,也开始大量生产印刷电路板★◈★✿。香港也是在六十年代★◈★✿,凭借人力成本优势★◈★✿,组装日本和美国的“原子粒”收音机(半导体收音机)开始电子产业★◈★✿。

  改革开放之后的1980年10月22日★◈★✿,电子部起头★◈★✿,南京熊猫电子和深圳中电合资成立深圳京华电子★◈★✿,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型企业幸福宝APP在线下载安装★◈★✿。当年11月★◈★✿,租用上埗(如今华强北)一个仓库★◈★✿,引进日本CONTEC的散件★◈★✿,组装出特区第一部收录音机(经典机型单卡收录机8080—2S)★◈★✿,具有调频★◈★✿、调幅四波段收音★◈★✿,单卡座放音录音★◈★✿,内置电池与外插电源等功能★◈★✿,产品一出厂就成为市场的抢手货★◈★✿。

  闪耀的灯光, 伴我心儿在歌唱★◈★✿,问声美丽的姑娘, 你的心是否和我一样?(描绘特区的歌曲《夜色阑珊》)

  80年代末★◈★✿,受到CCTV里“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的诱惑★◈★✿,我也买了一台可以斜挎在身上且天线拉得很长的单卡收录机(湖南产枫叶牌★◈★✿,耀眼的玫瑰红)★◈★✿。出了故障后幸福宝APP在线下载安装★◈★✿,我进了几次电器修理店★◈★✿,有了当街边修理匠的“初心”★◈★✿,于是报考了东南大学韦钰院士(中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创立的专业★◈★✿。

  90年代初★◈★✿,大学宿舍同学有台精美的日本产WALKMAN(迷你收录机)★◈★✿,都摔裂了★◈★✿,用胶带纸粘起来后还可继续用★◈★✿。正是从裂开的缝里★◈★✿,我第一次看到了采用SMT(表面贴装)工艺和集成电路的电路板★◈★✿,非常地赞叹★◈★✿!而我们当时在努力学习《模拟电子线路》(最难学的电子基础课程★◈★✿,没有之一★◈★✿,有“四大名捕”之说)★◈★✿。王祥富老师带偶们用电烙铁手焊“无线麦克风”★◈★✿,可用收音机接收★◈★✿。

  我还没能真正搞明白一张完整的基于分立元器件的收音机/电视机电路图★◈★✿,修理匠梦想还无从说起时★◈★✿,集成电路时代就轰然而至了★◈★✿。到如今★◈★✿,有时维修经常还不如买新的★◈★✿。家里两台大液晶电视先后出了故障★◈★✿,都倒贴钱让人收走了★◈★✿。

  收音机(和收录机)在集成电路带来的浪潮中★◈★✿,受到了CD和MP3的激烈冲击★◈★✿,最后是智能手机收割了一切消费电子功能★◈★✿。我床底下的德生收音机★◈★✿、索尼数码相机★◈★✿、JVC和三星的摄像机幸福宝APP在线下载安装★◈★✿、佳能的单反都已经沾满了灰尘★◈★✿。

  智能手机时代★◈★✿,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电子整机制造地★◈★✿,集成电路的使用量以金额计算居然超过原油★◈★✿。深圳最早在1985年率先引进了SMT贴片生产线凯发k8一触即发★◈★✿,发展到今天★◈★✿,大陆现有超过5万条SMT线%以上★◈★✿,是遥遥领先的NO.1★◈★✿。商业模式与富士康一样的光弘科技的董事长唐建兴就在上海长大★◈★✿,上下学要走过愚园路★◈★✿,沾染了蔡元培★◈★✿、黄炎培等众多历史名人的“灵气”★◈★✿。科技老兵戴辉做顾问的明锐理想也是从服务大厂做SMT焊点视觉检测(AOI)起家进入芯片封装检测★◈★✿,联合创始人张志晓也喜欢“电声”★◈★✿。

  如今★◈★✿,网络电台依然活跃★◈★✿,我在2021年就接受过FM106.9南京新闻综合广播美女主持人葛晶的采访★◈★✿,介绍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蜻蜓FM上一直在播放★◈★✿。移动互联网带来了非常丰富的音频内容★◈★✿,“爱集微”APP上就有丰富的与芯片有关的音视频内容★◈★✿,上班路上听一听★◈★✿。

  收音机并未消亡★◈★✿,在灾难带来断电断网的场景下★◈★✿,在无网络覆盖的地方★◈★✿,还很好地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汶川地震后★◈★✿,就空投了很多收音机下去★◈★✿。

  收音机经历了从奢侈品到必需品再到收藏品的演变★◈★✿,也是电子技术进步的活标本★◈★✿,经历了四次演变★◈★✿:矿石检波器★◈★✿、电子管★◈★✿、晶体管幸福宝APP在线下载安装★◈★✿、集成电路★◈★✿。

  1895年★◈★✿,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发明了无线册《时务报》即刊出译文“无线电报”★◈★✿,提到“无论水陆★◈★✿,随时随地可以通信”★◈★✿。

  图注★◈★✿:马可尼在中国被报道★◈★✿,作者摄于上海无线年Karl Ferdinand Braun发现了一些天然矿石具有单向导通的特性★◈★✿,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半导体的整流特性★◈★✿,这就是最早的二极管了★◈★✿。利用他的发现★◈★✿,1894年★◈★✿,Jagadish Chandra Bose利用方铅矿的单向导电性★◈★✿,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检波器——矿石检波器(crystal detector)★◈★✿,用一根细金属丝★◈★✿,与方铅矿进行接触★◈★✿,利用接触点的单向导电性进行检波★◈★✿。当时人们并没有理解这个现象的内在机理★◈★✿,直到20世纪30年代★◈★✿,人们才意识到矿石检波器实际上是利用金属-半导体接触点形成的肖特基势垒具有的单向导电性进行检波的★◈★✿。1900年★◈★✿,矿石收音机(Crystal Radio或缩写为X’tal Radio)★◈★✿。)由美国人Greenleaf Whittier Pickard所制造★◈★✿,就是一个简单的无线电接收机★◈★✿,由长导线(天线),用于选择信号频率的调谐器(带通滤波器),使用晶体矿石的检波器(实现”半波整流“)以及耳机组成★◈★✿。1902年★◈★✿,“无线电广播之父”——美国人巴纳特史特波斐德用矿石收音机完成了无线电广播实验★◈★✿。

  由于矿石收音机无需电源★◈★✿,结构简单★◈★✿,深受无线电爱好者的青睐★◈★✿,至今仍有不少爱好者喜欢自己DIY和研究(某东某宝很多卖的)幸福宝APP在线下载安装★◈★✿。它只能用耳机收听★◈★✿,接收性能较差★◈★✿,只能听调幅(AM★◈★✿,Amplitude Modulation)广播★◈★✿。

  马可尼采用的是火花式技术★◈★✿,机器非常庞大★◈★✿,性能受限★◈★✿。当时他聘请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J. Fleming)为顾问★◈★✿。1904年★◈★✿,世界上第一只电子二极管在弗莱明的手下诞生了★◈★✿,具有检波作用★◈★✿,这是最早的线年★◈★✿,德福雷斯特(Lee De Forest)在弗莱明发明的真空二极电子管里★◈★✿,加进一个极——“栅极”★◈★✿,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真空三极电子管★◈★✿。现在看来★◈★✿,电子三极体的发明堪称电子工业真正的诞生起点★◈★✿。真空管迅速发展了起来★◈★✿,可以放大微弱信号★◈★✿,并集检波★◈★✿、放大和振荡三种功能于一体★◈★✿。广播电台和收音机★◈★✿、留声机★◈★✿、电影★◈★✿、电台★◈★✿、雷达★◈★✿、无线电对讲★◈★✿、弹道控制乃至于计算机都迅速发展起来★◈★✿。

  “裸露全身”不太文雅★◈★✿,于是都喜欢搞个圆头圆脑的大木箱子装起来★◈★✿,有落地式和台式两种★◈★✿,喇叭(扬声器)大多内置★◈★✿,也有个别是大喇叭放在外面★◈★✿。

  有家美国企业重点介绍一下★◈★✿,那就是美国无线电公司(RCA)★◈★✿,历史上在收音机和电视机很有名★◈★✿。1919年★◈★✿,通用电气GE★◈★✿、AT&T和西屋电气联合成立RCA★◈★✿。一战之后的1920年★◈★✿,RCA霸道收购马可尼公司在美国业务凯发k8一触即发★◈★✿。RCA后来一度垄断了美国的无线电工业与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七十年代★◈★✿,RCA在中国台湾设厂生产电视机★◈★✿,77年输出了第一套集成电路产线并培养人才★◈★✿,台湾芯片产业也从此起步★◈★✿。1972年RCA差点与大陆合作成功彩电★◈★✿,但因为荒唐的“蜗牛”事件而搁浅★◈★✿。RCA自身在1986年被通用电气公司收购★◈★✿。这是后线年代RCA电子管收音机落地式★◈★✿,戴辉摄于上海无线日由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KDKA广播电台★◈★✿,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每天播出的广播电台★◈★✿。

  1922年★◈★✿,美国人奥斯邦(E.G.Osborn)把一套无线电广播发送设备由美国运抵上海★◈★✿,创办了中国无线电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China)★◈★✿,并与英文报《大陆报》(The China Press)合办“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史称“奥斯邦电台”★◈★✿。投资方是一位曾姓的旅日华侨★◈★✿,当时设想的商业模式是靠卖收音机赚钱★◈★✿。12月19日★◈★✿,《大陆报》发布了头条★◈★✿,上海很快就要有radio了★◈★✿!(未能找到原文)

  1923年1月23日20时★◈★✿,奥斯邦电台在广东路3号大来洋行顶楼正式对外播音★◈★✿。电台的呼号为XRO(因此该台也被称作XRO电台)★◈★✿,频率1500千赫★◈★✿,功率50瓦★◈★✿。开播首日的节目包括小提琴独奏★◈★✿、四重唱★◈★✿、萨克斯独奏以及新闻简报等★◈★✿。之后★◈★✿,奥斯邦电台每天晚上播音1小时★◈★✿,主要节目内容包括音乐★◈★✿、歌唱★◈★✿、讲座以及由《大陆报》提供的新闻等凯发k8一触即发★◈★✿。这距离世界第一座商业电台开播仅两年有余的时间★◈★✿,上海吸纳西方先进科技的速度之快★◈★✿,着实令人赞叹★◈★✿。

  从此之后★◈★✿,电台就星火燎原了, 中国的广播事业进入了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我老家的湖南广播电台是1934年5月开播的★◈★✿。

  抗战期间★◈★✿,广播是重要的宣传武器★◈★✿。民国政府设立了多座大功率电台★◈★✿,以“中央”和“国际”两台为代表的抗日宣传有着相当广泛的影响★◈★✿。沦陷区人民呆在家里听短波广播★◈★✿,盼望早些天亮(意即抗战胜利)★◈★✿。

  有报道写道★◈★✿:“在日伪统治时期★◈★✿,虽然对于无线广播电台的设置及播音内容等实施了严格的管制措施★◈★✿,但上海各类无线电台仍极为活跃★◈★✿,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各具背景的‘地下电台’★◈★✿,它们的播音令日伪头痛不已★◈★✿。”

  电视剧《光荣与梦想》中展现了1940年开播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前身)的故事★◈★✿,这也是能对国内和国外广播的大功率短波发射台★◈★✿。

  1939年★◈★✿,周恩来去莫斯科治疗摔伤的手臂★◈★✿,得到苏方援助的一部10千瓦的广播发射机★◈★✿,几经辗转带回延安★◈★✿。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王皮湾的旧窑洞里★◈★✿,建立起了新华广播电台★◈★✿,呼号“XNCR”★◈★✿。国家博物馆收藏了这部广播发射机★◈★✿,总让我想起我卖了多年的GSM通信基站★◈★✿。

  这个演播室让我回忆起1990年当东大新区广播站机务的时候★◈★✿,过了把DJ的瘾★◈★✿,大放特放草蜢的《失恋阵线联盟》和罗大佑的《乡愁四韵》★◈★✿,以安抚同学们想家恨嫁的心★◈★✿。

  补下英语课★◈★✿。Radio的基本意思是无线电通信★◈★✿、无线电接收设备★◈★✿、收音机等★◈★✿。The radio的意思为无线电广播台或者电台★◈★✿,广播(broadcast)本质上就是点对多点的单向通信方式★◈★✿。业余无线电的英语是Amateur Radio★◈★✿,也被称作“火腿”电台(英语★◈★✿:ham radio)★◈★✿。对讲机叫“two-way radio”★◈★✿,在二战和朝鲜战争上的交战各方都广泛使用★◈★✿,一直到乌克兰战场★◈★✿。其实无人机的技术核心之一也是通信★◈★✿,所谓“无线图传”★◈★✿。

  排行第四的苏祖国1922年高中毕业后工作★◈★✿,业余在美国万国函授学校学习无线年毕业)★◈★✿,他与二哥苏祖圭(1900~1963★◈★✿,同济大学机械系)★◈★✿、三哥苏祖修★◈★✿、六弟苏祖尧都对无线电技术有着强烈的爱好★◈★✿。他们在家中设立实验室★◈★✿,旋即装成一架矿石机★◈★✿,第一次听到法国驻军电台的电报讯号★◈★✿,全家人兴奋无比★◈★✿,接着就从一管机开始向多管机发展★◈★✿。兄弟们组装无线电接收器(即收音机)委托电器行销售★◈★✿。 当时广播刚刚在上海流行★◈★✿,苏氏兄弟自己组装的收音机比国外产品便宜很多★◈★✿,甚至供不应求★◈★✿。在装制收音机时★◈★✿,发现从国外购买的很多无线电零配件★◈★✿,制作起来并不困难★◈★✿,价钱却很贵★◈★✿。如一只矿石架卖一元(银元)多★◈★✿,刻度盘每只4元★◈★✿,纸质电容器1元★◈★✿,而一台矿石机在市场上要卖七十多元(银元)★◈★✿,获利极高★◈★✿。于是★◈★✿,实验室很快发展成为无线月)★◈★✿,苏家姐弟共同入股组建成立了亚美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苏祖圭任总经理★◈★✿,苏祖国任副经理兼工程师★◈★✿。“亚美”英译文字“AMATEURS HOME”★◈★✿,即中文“无线电业余之家”★◈★✿,提出“凡业余家所需之物亚美皆备之”★◈★✿。最初设于上海江西路(今江西中路)323号★◈★✿,一楼是门市部★◈★✿,二楼为无线电元件生产工场间★◈★✿。国内的第一批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就是亚美生产★◈★✿,由于自产器材价格比进口货低廉★◈★✿,招徕众多无线电爱好者争相购买★◈★✿,生意兴隆★◈★✿。这剧情很熟悉★◈★✿,亚美是在服务众多老百姓“攒机”的过程之中成长起来的芯片设计★◈★✿。★◈★✿,这和90年代电脑“攒机”类似★◈★✿。

  公司成立后不久即设计制造出多种规格的矿石收音机和一★◈★✿、二灯电子管收音机★◈★✿。1001号矿石收音机以外形小巧美观★◈★✿、价格低廉★◈★✿、收音效果良好而广受市民欢迎★◈★✿。

  图注★◈★✿:亚美1001矿石收音机(仿)★◈★✿,戴辉摄于上海无线年★◈★✿,亚美独家编辑发行《无线电问答汇刊》半月刊(后改名《中国无线电》)★◈★✿,还出版了《业余无线电精华》★◈★✿、《实用无线电修理要诀》★◈★✿、《无线电初学阶段》等书籍★◈★✿。这让我想起了八九十年代计算机编程启蒙时代的疯狂★◈★✿。我是1988年高一第一次编程★◈★✿,96年代笔写过一本《BASIC习题集》★◈★✿,还和弟弟戴斌编写了几套软件卖钱★◈★✿。谭浩强1993年首次出版的BASIC语言一书★◈★✿,卖了超过1000万册★◈★✿。雷军就是这样起家的★◈★✿。

  一批无线电制造厂相继开始生产收音机★◈★✿,又有中雍★◈★✿、华昌无线电机厂★◈★✿、亚尔电工社★◈★✿、建电★◈★✿、宏音★◈★✿、公利★◈★✿、标准电台等★◈★✿,都先后生产过一灯到五灯收音机★◈★✿。虽然生产手段较落后★◈★✿,产品数量不多★◈★✿,但这些产品在国内无线电制造业中占有一定地位★◈★✿。亚尔电工社生产的模范乐牌五灯电子管收音机于1937年开始出口到暹罗(今泰国)★◈★✿,成为中国首家生产出口收音机的工厂★◈★✿。

  我老家湖南现在是卫视强省(有芒果台)★◈★✿,也是有历史渊源的★◈★✿。1934年★◈★✿,湖南广播电台开播之后★◈★✿,本地收音机越来越多★◈★✿。上海商人来湘建设了华南★◈★✿、天声★◈★✿、现代三家私人无线电行★◈★✿,组装★◈★✿、销售和修理收音机★◈★✿,这和当年美商来上海一样★◈★✿。官办湖南电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从上海★◈★✿、香港等地购入主要零部件★◈★✿,仿制和装配出本地第一台收音机★◈★✿。

  夏普的历史中显示★◈★✿,1925年4月逆向设计组装出第一台日本产矿石收音机★◈★✿,价格是美国货的一半★◈★✿,当年6月日本大阪开始有了日本第一座电台★◈★✿。1929年★◈★✿,推出电子管收音机★◈★✿。

  1931年至1945年★◈★✿,日本收音机以及使用日本制造核心部件的收音机(如“ 标准”★◈★✿、“ 普及”XX号再生机)在沦陷区销售了多达几十万台凯发k8一触即发★◈★✿。没有采用超外差技术★◈★✿,性能受限★◈★✿,只能接收本地强力广播电台★◈★✿,难以收听到重庆民国政府和延安的短波电台★◈★✿。二战时期的德国★◈★✿,也大量生产简易两管再生机(即所谓国民收音机)★◈★✿。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与收音机有关的故事★◈★✿。1937 年抗战爆发★◈★✿,“谍海神工”涂作潮(外号木匠)奉命来到上海办了恒利无线电修理公司★◈★✿,以修收音机作为掩护★◈★✿,保障秘密电台的运作★◈★✿。1939年冬★◈★✿,涂作潮同发报员李白一起在威海卫路333号租了两间店面★◈★✿,办起了“福声无线电公司”半导体★◈★✿,★◈★✿,以老板和账房先生的身份作掩护★◈★✿。他们仅用10瓦的电台★◈★✿,也能把电报清晰地发送到数千里外的延安★◈★✿,而对隔壁的电灯都没有什么影响★◈★✿。

  单宗肃为南通人★◈★✿,1935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信系★◈★✿。1941年★◈★✿,单宗肃接受了重庆国民政府交通部急需的长途电线电子管研制任务并完成★◈★✿。抗战之后★◈★✿,他在美国工作并于1945年设计并试制成功了电视发射用的25千瓦大型发射管★◈★✿。

  曾有人这么描述过★◈★✿:没有铁皮★◈★✿,单宗肃找来了旧脸盆★◈★✿;水压不够★◈★✿,单宗肃买来一只旧铁桶★◈★✿,把桶加高十几米打水加压★◈★✿;没有煤气★◈★✿,他买来一只旧汽油桶★◈★✿,用压缩空气翻出气泡★◈★✿,制成汽油气★◈★✿,代替煤气使用★◈★✿;没有压丝机★◈★✿,他找来一台牙科医生镶金牙压金子用的小压力机替代★◈★✿。

  北京电子管厂(代号国营774厂)是位于北京酒仙桥的国营大厂★◈★✿,由民主德国(东德)提供的技术援助★◈★✿,1956年10月15日开工★◈★✿,总投资1亿元★◈★✿,设计年产1220万只电子管★◈★✿,是1960年代亚洲最大的电子管厂★◈★✿,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最大规模之一★◈★✿,员工总数超过1万人★◈★✿。该厂拥有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电子管制造和研发设备★◈★✿。实际上★◈★✿,二战期间★◈★✿,德国闪电战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无线电对讲”★◈★✿,有德律风根 telefunken★◈★✿、 根德 grundig等著名收音机品牌★◈★✿。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电信工程系(后为无线电工程系)创设电真空专业★◈★✿,这是我国第一个电真空专业★◈★✿,由陆钟祚(曾于加拿大马可尼公司和加拿大RCA公司作访问工程师)★◈★✿、闵詠川教授领导★◈★✿。东大首席教授时龙兴介绍★◈★✿,这里走出了刘盛纲院士(成电老校长)和韦钰院士(曾任东大校长)★◈★✿。

  1952年★◈★✿,国营南京无线X型收音机的余料★◈★✿,配以少量国产元件★◈★✿,组装生产了红星牌501型五灯超外差式收音机★◈★✿,这也是新中国第一台品牌收音机★◈★✿。1953年★◈★✿,在“红星501”的基础上★◈★✿,利用南京电子管厂研发出来的产品★◈★✿,南京无线电厂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台全国产化的电子管收音机——红星牌502型电子管五灯中短波超外差式收音机★◈★✿,结束了中国收音机依靠进口散件装配的历史★◈★✿。

  图注★◈★✿:红星牌收音机★◈★✿,戴辉摄于上海无线电博物馆天津无线厂)同样在朝鲜战争中做出了通信器材702步谈机★◈★✿。该厂在苏联莫斯科人牌电子管四灯超外差式收音机的基础上★◈★✿,于1955年研制成功“北京牌电子管四灯超外差式收音机”★◈★✿,除一支复合电子管以外★◈★✿,其余都是国产的★◈★✿。“小北京”在当时仅售96元★◈★✿,只有大牌五灯机(就是上面提到的红星牌)的一半★◈★✿。如此一来凯发k8一触即发★◈★✿,“小北京”很快就畅销全国★◈★✿,正式吹响了中国收音机普及化的号角★◈★✿。1958年★◈★✿,做到了全部国产化★◈★✿,售价下调至47元★◈★✿。

  1956年★◈★✿,“熊猫”品牌创建★◈★✿,五灯电子管收音机问世★◈★✿。南京无线电厂在高端产品上再接再厉★◈★✿,搞出了熊猫牌1501型收音★◈★✿、电唱★◈★✿、录音三用落地式特级机★◈★✿。1958年开始投入研制★◈★✿,1959 年运送到北京★◈★✿,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用了多达20只电子管和4只喇叭制成的这款造型像豪华间隔柜的国产机“旗舰”★◈★✿,可以收听中★◈★✿、短波调幅广播和超短波调频广播★◈★✿,放送唱片★◈★✿,用磁带录放语音和音乐★◈★✿。广东中山收音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就是这台献礼之作★◈★✿。国内只有少数几个正部级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使用★◈★✿。当年毛主席家里使用的就是这款收音机★◈★✿,此外★◈★✿,它还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这部机子当时的标价是650 元★◈★✿,在1956 年国务院制定的国家工资标准上★◈★✿,上将和正部级(5级)官员的工资标准是382 元★◈★✿。两相比较★◈★✿,熊猫1501 可以说是一台天价机★◈★✿。

  1972年6月★◈★✿,上海无线电二厂设计生产的红灯牌711型六灯两波段大台式电子管收音机★◈★✿,声音洪亮★◈★✿、音色丰富★◈★✿,具有音响的效果★◈★✿。全机共使用了6只电子管1只晶体管★◈★✿,采用6A2变频, 6K4中放,2AP16检波,6N2音调/低放,6P1功放, 6E2调谱指示, 624整流★◈★✿,可连接交流电★◈★✿。采用晶体管2AP16检波的原因是为了不突破民用三级收音机电子管数目不多余6只(含调谐指示管)的规定★◈★✿。

  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模仿者后来冲击了上海收音机★◈★✿。1978年底★◈★✿,江苏盐城地区无线型台式电子管收音机★◈★✿,注册商标为燕舞牌★◈★✿。本文后面讲他的故事★◈★✿。

  进入60年代后★◈★✿,晶体二极管开始出现★◈★✿,渐渐取代矿石成为了矿石收音机的检波器★◈★✿,多为锗晶体二极管★◈★✿,通常用2AP9等型号★◈★✿。中学生和无线电爱好者大量采用★◈★✿,“没有电烙铁就用烧得通红的煤炉勾子加上焊锡膏焊接”★◈★✿。

  1956年★◈★✿,中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在北京大学成立★◈★✿,由北京大学的黄昆和复旦大学的谢希德共同主持★◈★✿。教育部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原东北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5所高校相关师生召集到北京大学★◈★✿,两年间★◈★✿,培养了我国第一代半导体专门人才300多名★◈★✿。成为我国一大批半导体人才的发源地★◈★✿,包括中科院院士王阳元★◈★✿、工程院院士许居衍★◈★✿、微电子专家俞忠钰等★◈★✿。

  1958年3月11日★◈★✿,上海宏音无线电器材厂工程师张元震领导的试制小组★◈★✿,与天和电化厂等9家工厂以及上海无线电技术研究所共同协作★◈★✿,试制成功国内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该机为便携式7晶体管中波段超外差式收音机★◈★✿,木质外壳★◈★✿,带提手★◈★✿,整机尺寸为270毫米×160毫米×92毫米★◈★✿。所有50多种零件均实现小型化★◈★✿,使用的7只三极管和2只二极管全部是国外产品★◈★✿。装三节干电池可用上500小时★◈★✿。

  上海无线电器材厂用这批国产锗晶体管★◈★✿,于1959年国庆10周年前夕组装出美多牌872(一说ST2)—1—1型便携式7管中波段超外差式收音机300台并投放市场★◈★✿,首次实现了国产晶体管收音机商品化★◈★✿。半导体收音机诞生后★◈★✿,中国开始采用印刷电路板★◈★✿,应用浸渍法印制电路★◈★✿,表面涂以环氧树脂★◈★✿,从工艺上保证线路绝缘★◈★✿。这是老一代的电路板制作工艺★◈★✿。

  1957年★◈★✿,搞电子管起家的北京774厂(京东方前身)筹建半导体实验室★◈★✿,自制设备开始研发锗材料和锗晶体管★◈★✿。1959年2月★◈★✿,工厂拉出了中国第一根锗单晶★◈★✿,此后形成了年产二极管100万只★◈★✿,三极管3万只的生产能力★◈★✿。为了使全国半导体器件工业迅速发展★◈★✿,上级要求774厂向各地移交锗★◈★✿、硅器件的生产线★◈★✿,同时还要支援技术骨干★◈★✿。

  曾在774厂★◈★✿、878厂工作★◈★✿,有34年的半导体制造经历的朱贻玮先生对集微网回忆了故事★◈★✿。可以说收音机是咱们国家在电子设备领域核心元器件国产化程度最早★◈★✿,也最完备的一个产品★◈★✿。北京生产的牡丹牌电子管收音机五六十年代在东南亚是最畅销的★◈★✿。电子管收音机与半导体收音机相比★◈★✿,前者体积大★◈★✿、耗电大★◈★✿,但是音质好★◈★✿,比较逼真★◈★✿;后者体积小★◈★✿、省电★◈★✿、便于携带★◈★✿,但是音色失真比较大★◈★✿,当时价格昂贵★◈★✿。如果说★◈★✿,半导体晶体管的第一个商业化产品是半导体收音机★◈★✿,那收音机产业对中国半导体产业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如果说北京的电子产业从电子管开始起步★◈★✿,那上海就是主要从晶体管起步的★◈★✿。

  晶体管大量用到“锗”元素(正如电动汽车大量用到“锂”)★◈★✿,这里还有提纯锗的故事★◈★✿,也可以看到中国晶体管的盛衰★◈★✿。最早是进口锗粉★◈★✿,随后是自己提取锗★◈★✿。地壳中无单独的锗矿★◈★✿,但分布广泛★◈★✿,在闪锌矿★◈★✿、铜铅锌硫化矿★◈★✿、黄铁矿和煤炭中都含有微量锗★◈★✿,这些矿物在冶炼或燃烧时所产生的烟尘中含有锗★◈★✿。1958年初★◈★✿,国家科委在长春召开“从煤烟灰提锗”经验交流会★◈★✿。1959年★◈★✿,上海冶炼厂推出了“煤烟灰还原干馏富集法”提锗★◈★✿,不过成本太高★◈★✿。1962年★◈★✿,云南会泽从铅锌矿烟尘中回收锗获得成功★◈★✿,取得含5~10%的锗精矿★◈★✿。上海冶炼厂利用锗精矿直接提炼制取锗锭★◈★✿,月产量达到10公斤以上★◈★✿,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经过30年的研制开发★◈★✿,上海冶炼厂半导体锗分厂成为了全国最大的锗生产厂★◈★✿,产量占全国70%左右★◈★✿。1981年产量及经济效益达到顶峰★◈★✿。这一年生产还原锗锭8884公斤★◈★✿,区熔锗锭16933公斤★◈★✿,锗单晶7148公斤★◈★✿,锗片1409公斤★◈★✿,利润1070万元★◈★✿。80年代后期由于集成电路(采用硅工艺★◈★✿,不再用锗)的发展★◈★✿,采用锗的晶体管的用量迅速减少★◈★✿,锗的需求量和产量相应下降★◈★✿。

  1963年★◈★✿,北京组织了大会战★◈★✿,北京无线电仪器厂仿照日本的一个型号(夏普BX327)成功★◈★✿,命名为“牡丹”牌8402型半导体收音机★◈★✿,采用了8个三极管和1个二极管★◈★✿。1964年9月30日正式在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上市★◈★✿,价格是一百五十八元★◈★✿。正值建国十五周年★◈★✿,节后就涨到一百八十多元★◈★✿。这款收音机卖了15年★◈★✿。

  1976年★◈★✿,上海无线电二厂再次推出适合农村需要的大喇叭★◈★✿、大电池★◈★✿、低价格的红灯牌753型一波段小台式晶体管收音机★◈★✿,音质较响亮★◈★✿,既可摆设又可随身携带★◈★✿。自投产至1990年底★◈★✿,累计产量突破300万台★◈★✿,为国内同类产品中产量最高★◈★✿、经销历史最长的产品★◈★✿。

  上海的全国品牌很多★◈★✿,有”美多““春蕾”“飞乐”“红灯”“工农兵”“海燕”等★◈★✿,感觉就像是宝洁公司的洗发水多品牌战略★◈★✿。到1969年★◈★✿,上海累计生产晶体管收音机173万台★◈★✿,占同期晶体管收音机全国总产量的1/3★◈★✿。全国还有众多知名品牌★◈★✿,如北京“牡丹”★◈★✿、天津“北京”★◈★✿、无锡“咏梅”★◈★✿、南京“熊猫”牌等★◈★✿。我的校友杜峥80年代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是设计美多收音机★◈★✿。

  各地生产的半导体收音机有如雨后春笋数不胜数★◈★✿,大部分省市都有知名的区域性品牌★◈★✿,天津有长城牌和海河牌★◈★✿,武汉有长江和黄鹤牌★◈★✿,云南有春城牌(如J601型六晶体管收音机)★◈★✿,广西有莺歌牌★◈★✿,湖南我曾玩过的就有枫叶和梅花牌等★◈★✿。

  《上海产的半导体》★◈★✿,这首歌由蒙古长调歌王哈扎布老人创作★◈★✿。有一天哈扎布参加一次比赛获了奖★◈★✿,奖品是一台半导体★◈★✿,这让他感到非常高兴★◈★✿,由此创作了这首《上海产的半导体》★◈★✿。

  八十年代★◈★✿,传统集体制度终结★◈★✿,大承包开始★◈★✿,以前的大队连到每家每户的小广播断了★◈★✿。我在湖南老家的农村里★◈★✿,不少人家摆上了台式收音机★◈★✿,越大越好★◈★✿,看上去就是豪华家电★◈★✿,我和同伴们经常将旋钮扭来扭去★◈★✿。春节联欢晚会时★◈★✿,街上的人看电视春晚幸福宝APP在线下载安装★◈★✿,农村里则听广播春晚★◈★✿,大家围在一起烤火★◈★✿、吃东西来“守岁”★◈★✿,也别有风味★◈★✿。

  1980年★◈★✿,“军港之夜”一夜走红★◈★✿,尽管有批评““怎么能唱海军战士睡觉呢?”★◈★✿,但小学二年级的我不可自拔地爱上了这“靡靡之音”★◈★✿。流行歌曲势不可挡★◈★✿、席卷全国★◈★✿。

  我第一次看到这样象黑砖头一样的磁带式录音机(松下卡式录音机)★◈★✿,还是上示范课时★◈★✿,有旁听老师现场录音★◈★✿。

  双卡收录机有一个重要的好处是可以复制磁带★◈★✿,单卡可以录收音机里的歌曲★◈★✿。收录机也叫面包机★◈★✿,可以装上电池开着外放招摇过市★◈★✿。

  国内收录机市场逐渐缩小★◈★✿,燕舞在1993年后开始明显地走下坡路★◈★✿,1996年底★◈★✿,宣布全面停产★◈★✿。尽管单纯就燕舞而言没有HAPPY ENDING★◈★✿,但盐城过去几年在电子产业上卷土重来★◈★✿,成为了LED(如赵浩任总经理的东山精密盐城LED基地)等电子制造产业的重地★◈★✿,产值超千亿★◈★✿,与这历史也不无关系啊★◈★✿。我曾混入左惟书记带队的东大企业家代表团去盐城见过曹路宝书记和周斌市长★◈★✿。

  深圳有一家八十年代做收录机起家的公司★◈★✿,一直活到今天★◈★✿,始终坚守音频领域★◈★✿。那就是京华电子★◈★✿。京华电子在1986年至1996年十年间生产的收录机产品★◈★✿,年产量名列全国第一★◈★✿,录音机机芯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华强北博物馆收藏了1985年生产的京华JW-700双卡组合收录机★◈★✿,仍可正常使用★◈★✿。

  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尽管中国在电子管和晶体管等分立器件上有积累★◈★✿,但是八十年代★◈★✿,在集成电路上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改革开放浪潮到来★◈★✿, 南方涌现出了一批“造机”新势力★◈★✿,采用世界最新的集成电路技术★◈★✿,如德生和德劲★◈★✿。

  梁伟(德生)★◈★✿、李东生(TCL)★◈★✿、黄宏生(创维)★◈★✿、陈伟荣(康佳★◈★✿,后创办宇阳和微容做MLCC陶瓷电容)都是在1977年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考上华南理工★◈★✿。

  1994年★◈★✿,收音机在当时是个夕阳产业★◈★✿。有利可图的高端市场被索尼★◈★✿、松下等日本厂商垄断★◈★✿,国产品牌只能在低端市场靠价格战苟延残喘★◈★✿,最便宜的只卖七八元★◈★✿。龚虹嘉说花了600元买了一台索尼收音机★◈★✿,拆拆卸卸之后★◈★✿,他发现这个洋品牌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高科技★◈★✿,只不过外观和品牌比国产的好★◈★✿。1994年★◈★✿,梁伟★◈★✿、刘俊峰★◈★✿、龚虹嘉各出资100万成立东莞德生通用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精准定位中端市场的空白★◈★✿。

  1996年★◈★✿,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集成电路★◈★✿,德生公司推出了一款划时代的产品德生PL737★◈★✿,超过200元一台★◈★✿。支持数字调谐★◈★✿,采用PLL锁相技术来搜索和锁定频率★◈★✿,优点是频率精准而且不会漂频★◈★✿,传统调谐是用可变电容或可变电感来调谐★◈★✿,最主要的缺点是频率不稳定★◈★✿。现代数字调谐收音机几乎都用数字显示来直接显示出频率★◈★✿,而以前模拟调谐收音机主要是靠指针和刻度来显示频率★◈★✿。引入了带有存储的单片机芯片实现电台记忆功能让选台更方便★◈★✿,还有闹钟★◈★✿。

  德生在《读者》杂志上大作广告★◈★✿,董事长梁伟表示40%的购买者是看了《读者》的广告而买的★◈★✿。鼎盛时期★◈★✿,号称曾占据全球10%的市场份额★◈★✿,曾年产量超过500万台★◈★✿,在国内中高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达70%★◈★✿。

  90年代末★◈★✿,技术革命相继爆发★◈★✿,VCD★◈★✿、CD★◈★✿、光盘等光存储介质进步★◈★✿,互联网出现★◈★✿,手机出现★◈★✿,MP3出现★◈★✿,使得传统的收录机和收音机市场逐步下滑★◈★✿。

  手机中也有集成FM收音机的功能★◈★✿。不过★◈★✿,手机体积非常小★◈★✿,实现收音并不容易★◈★✿,要等到全球集成电路达到一定高度才可以做到★◈★✿。

  2000年★◈★✿,欧洲的恩智浦(NXP)最早推出了可以用于手机的调频收音机芯片★◈★✿。美国芯科实验室后来提供了体积小★◈★✿、整合度最高的全CMOS调频收音机芯片k8凯发·(中国区)天生赢家一触即发★◈★✿,★◈★✿。芯片价格从几元到10元不等★◈★✿,这两家企业在这个市场上赚得了丰厚的利润★◈★✿。

  记得2003年推出的诺基亚5100手机★◈★✿,就已经支持FM收音机了★◈★✿。不支持外放★◈★✿,要戴上耳机才能听★◈★✿,耳机线作为调频收音机的外部天线★◈★✿,可以增强信号接收效果★◈★✿。

  2006年底★◈★✿,上海的锐迪科微电子推出了被称作新一代收音芯片的RDA5800★◈★✿,采用中芯国际(SMIC)0.18um RF CMOS 先进工艺★◈★✿,是国内第一款FM收音机芯片★◈★✿,开启中国FM SoC新时代★◈★✿。这是一颗模数混合芯片★◈★✿,集成了射频和数字处理功能★◈★✿。该款芯片可以广泛应用于移动电线实现了大规模的出货★◈★✿。

  集成了多种无线连接技术的单芯片解决方案诞生★◈★✿,可同时支持蓝牙(BT/BLE)/FM/GPS/WiFi/NFC(RFID)等★◈★✿。TI★◈★✿、博通★◈★✿、CSR(剑桥无线半导体)★◈★✿、联发科★◈★✿、上海博通集成(BK7271)都有这样的专业无线连接芯片★◈★✿。有些还可采用DSP(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支持阵列麦克风降噪★◈★✿、声学回声消除和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可大大提升语音质量★◈★✿。上海博通的广播收发集成电路采用低中频架构★◈★✿、混频信号镜像抑制和数字解调技术★◈★✿,让用户轻松实现低功耗★◈★✿、小体积和最少外部器件数的完整广播接收系统★◈★✿。

  除了在手机应用之外★◈★✿,这颗芯片还适合用在四六级考试的听力耳机(调频收音机接收)★◈★✿、含FM模块的模拟对讲机★◈★✿、应急救灾收音机★◈★✿、老人收音机★◈★✿、蓝牙音箱等之中★◈★✿。上文提到的猫王收音机也采用了这样的方案★◈★✿。

  数字信号广播(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简称DAB)是继AM调幅★◈★✿、FM调频等传统模拟广播之后的第三代广播--数字信号广播★◈★✿,它提供了接近CD质量的声音★◈★✿,广播及商机无限的附加数据服务★◈★✿,具有抗噪声★◈★✿、抗干扰★◈★✿、抗电波传播衰落★◈★✿、适合高速移动接收等优点★◈★✿,保证固定★◈★✿、携带及移动时接收信号的质量★◈★✿。

  不过很遗憾★◈★✿,由于需要专门的收音机★◈★✿,价格不菲★◈★✿,数字信号广播的推广也就不了了之了★◈★✿。主要是老百姓现在连电视都越来越少看★◈★✿,更别说收音机了★◈★✿。空中的电台信号越来越少★◈★✿,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的模拟调制(FM★◈★✿、AM等)信号凯发k8一触即发★◈★✿。